他1986年参军入伍,在武警某部服役30年,从普通士兵逐步成长为支队长,先后7次荣立三等功,所在单位获评武警部队基层建设先进支队,把青春热血熔铸进保家卫国的征程。2017年退休后,他创建长春市光荣之家志愿者协会,先后寻访81位功勋老兵,并主动关心、帮助和解决老兵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。他坚持带领团队走入社区普法宣传100余次,开展校园红色故事和国防教育宣讲等公益活动200余场,所编课程入选吉林省教育厅中小学研学(国防教育类)精品课目录,并参与制定了新职业《国防教育辅导员》国家职业标准。他就是长春市花园路军休干部韩立文。

戎旅砺锋军营里的三十载坚守
1986年冬,韩立文踏上从军之旅,父亲珍藏的抗美援朝军功章在他行囊里压得沉甸甸的。“好男儿志在四方,咱当兵就要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好兵。”父亲的话,成了他刻在心底的誓言。
“艰苦是最好的磨刀石。”韩立文把这句话写在日记本扉页。业余时间里,他坚持复习文化课程,努力提升军事素质,终于在1990年考取了军校,毕业后,他主动申请回最偏远的基层单位。
多年来,韩立文曾数次组织指挥部队圆满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。三十年军旅,他把青春熬成了钢,也把“忠诚担当”刻进了骨血。

初心为炬社区里的公益长征
2017年7月,韩立文脱下军装,却没卸下责任。2019年,他和战友一起创建长春市光荣之家志愿者协会,聘请雷锋同志生前战友乔安山担任顾问,举起了“志愿服务”的旗帜。
他带着志愿者驱车数百公里,挖掘老兵事迹。一个雪天,他们寻访榆树籍的解放战争老兵韩玉良,家属起初以老人身体欠佳坚决拒绝。韩立文在门口解释:“这些英雄故事是国家记忆,不该被遗忘。”寒风里等了两个多小时,家属终于动容,从床底翻出两枚一等功勋章。
五年来,81位老兵的故事被发掘出来。94岁的郑万珠老人病逝时子女都在国外,后事难办。韩立文连夜联系当地民政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,跑前跑后协调,让老人顺利下葬。“韩会长比亲人还上心!”家属的感激,成了他前行的动力。如今,不少老兵亲属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,公益的火炬越烧越旺。
他还带着律师志愿者走进100多个社区,铺开“普法暖阳”。“帮难事、解薪忧”法律服务项目中,他为农民工免费维权,帮独居老人调解纠纷,给弱势群体关心帮助。截至目前,协会累计筹集资金50余万元,开展200余场公益活动,惠及数万群众,2024年被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、吉林省文明办表彰为“优秀志愿服务组织”。
薪火相传讲台后的国防守望
几年来,他创建的长春市光荣之家志愿者协会先后与100多个学校、社区开展红色宣讲和党建共建活动,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光阴荏苒,老兵们均年事已高,95岁的抗联老战士马国山宣讲时突然语塞,他攥着韩立文的手哽咽:“我忘了战友的名字……”韩立文眼眶一热,主动接过宣讲“接力棒”。几年来,他在180余场校园宣讲中,用先辈的战地故事、自己的军旅经历,把国防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里。2024年,他牵头编写的国防教育课程,入选吉林省教育厅中小学研学(国防教育类)精品课目录。
2022年开始,他参与制定《国防教育辅导员》国家职业标准;2024年,他被聘为省军休国防教育工作室主任,周末在办公室写教案,深夜还在打磨课件;2025年4月,他光荣入选全国老兵宣讲团。
站在新的起点,他说:“只要能让更多人记得英雄、守护家国,我愿当一辈子红色文化传承人。”

